诚信   专业
创新   共赢

集团要闻

Group news
大唐领域控股 | 企业投资技术能创造多少价值?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对企业来说,投资技术不一定能赚到钱,投入过多却可能入不敷出。


在中国,2020全年的研发费用总值大约是2.4万亿人民币,其中科技巨头华为一家的研发费用就达到了1419亿,研发费率高达15.9%。不过对多数企业来说,加大技术投资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应,却会有立竿见影的成本,那是否投入、投入多少就变成了一个需要权衡的问题。

有研究发现,只有大概1/3的中国企业,对其投资技术的回报满意,而大多时候,期待与实际回报存在很大的落差。那么,投资技术到底能为企业带来多少价值?具体又该如何去做?近日,埃森哲的一份研究报告,部分解答了这两个问题。

加大技术投资的公司,营收增长更快

投资技术本身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比如医药公司的新药研发,并不是每个项目都会带来回报。埃森哲的报告中就提到:“Technology is everywhere,but value is not. ”(技术随处可得,价值却不一定。)

不过当样本量足够大时,我们却可以从宏观角度,看到技术与商业价值间的联系。这项调查名为《埃森哲未来系统全球调研》,调查涉及了20个国家,20个行业,规模在5亿美元以上的8356家企业,其中既有增长率超过16%的快速发展的企业,也包括营收和利润持续衰退的企业,采访对象均为高管。

这项调查始于2018年,埃森哲根据三项技术成熟度的指标,对企业进行打分,将企业分成了三类,其中排名在前10%的被称为“领军企业”,排名在后25%的被称为“后进企业”,这个打分只关注技术,并不依据企业的业绩、规模和市净率等,也就是说,小而创新的公司可能是领军企业,大而传统的企业可能是后进企业。

当时埃森哲调查了这些企业过去三年的数据,发现受访企业的平均年营收增长率是6.4%,而领军企业组的增长率是9.11%,后进企业组则只有4.24%。当然,由于时间较短,很难说营收增速和技术投入就是完全线性相关的,也可能营收增速高的企业更愿意投入到技术上去。

不过在2021年,埃森哲又一次进行了调查,此时已经是累计第五年的数据,虽然企业数量减少近半,但国家数量扩充到25个,依旧保持了20个行业,以及企业样本的代表性。

2019年和2020年全球陷入了疫情之中,不过也由此,全球企业的数字化程度或主动或被动地都进行了提升,从统计数据来看,领军企业对技术的投资热情,是明显高于后进企业的。

此时领军企业和后进企业两大分组,在技术投资程度的差异上已经持续了五年,虽然其中一些企业发生了变化(比如资金不足导致某家领军企业减少了技术投资,或者某家后进企业换了新的CEO大力创新),但组间差距还是明显存在的。而在企业营收的增速上,假如以100亿美元作为基点,从2015年算起,疫情之前,后进企业依旧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但在疫情期间,后进企业大幅降低到了只有0.8%,陷入了停滞,而领军企业还维持着3.98%的水平。

从增长速度的差距来看,两类企业之间似乎是缩小了,不过实际上并没这么简单。首先,是营收的绝对值继续拉开,从图上能看到,在2021年,同样以2015年100亿美元为基点,领军企业的营收大概是140亿美元,而后进企业只有不到120亿美元,爱因斯坦说过“复利是世界上第八大奇迹,它的威力甚至超过了原子弹”,能保证一定的增速,那么营收的累计增长将非常可观。

其次,平均增速3.98%,那意味着组内企业都在这个平均线上下,只有有高有低,而平均增速0.8%,组内其实很多企业是负增长的。以受访企业的规模来看,绝大多数都是大中型企业,营收的一点负增长,体现在净利润和股价上可能就是大跌了,在资本市场上对企业的影响要深远得多。

如果说,过去五年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企业投资技术与营收增长存在正相关的结论的话,那还可以得出的一个猜想就是,注重技术投资的企业,在对抗疫情这样的风险时,“韧性”也会更强。

企业要怎样投资技术?

首先我们可以看一下,过去两年,接受采访的企业都做了什么。由下图可以看到,两次调查期间,受访企业对七个技术领域的总体采用率都大幅提升了(受调研的企业少了近一半,对这个结果会有些积极影响),埃森哲在报告中强调了对“云”的投资,数据需要上云,云上的算力驱动着对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实际已经成为类IT基础设施。

不过不同企业投资技术的目的却是不同的,有的企业只是疫情期间为了维持运营而投资。比如一家大型银行的首席运营官就表示:“在疫情期间,我们将IT预算投入常规运营,而非更新升级。我们云迁移的初衷在于避免出现业务停摆。”这也与实际相符,根据埃森哲的经验,全球大多数企业的IT预算分配比例为7:3——70%用于运营和维护,只有30%投向创新和可支配支出。

显而易见的是,用于运营和维护的支出,不太可能带来营收增长,但却占了IT支出大头。而理想的情况会是什么样呢?企业将大部分的支出用于创新,小部分用于运营和维护,如果总体开支还能减小,那最好不过了,就像下图所示的那样。

实际中这是充满挑战的,对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不会一开始就效果如此明显,但可以持续优化企业IT预算分配结构。而当更多的预算被投入更积极的技术战略中,数字化转型的周期也被缩短,并正向反馈到业务上。

在调查中,65%的其他企业中,还有一类企业被称作“跨越企业”,他们占到了企业总数的18%,其IT支出结构,就和上图调整后的类似,也表现出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企业希望投入到技术上,同时又有回报的保证,不至于让钱打水漂,应该怎么做?

埃森哲在报告中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从三个方面入手:

• 平台重塑(Replatform):依托云技术提升系统韧性,减少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冗余技术和相互脱节的数据,提升计算能力和灵活性。例如,2017年全球有八成的跨越企业采用了某种形式的云技术,到2020年,这一占比已上升至98%。

• 投资创新(Reframe):采用以创新为主导的战略格局。跨越企业善于改变思维方式,将可能出现的不利环境视为运用新技术展开创新的机遇。疫情期间,提升创新规模成为了跨越企业的首要工作。全球范围内,有67%的跨越企业都在积极提高非核心业务的收入。

• 价值延伸(Reach):让技术价值触达各个部门,关注员工技能培训、安全防护和心理健康等领域,拓展价值创造。超过六成(61%)的中国领军企业借助数字化灵活办公方式提升员工幸福感,而后进企业中这样做的比例只有37%。

当然对于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来说,会有所侧重和取舍,比如系统成熟度较弱的企业,应该先增强系统成熟度,之后再考虑将IT预算向创新倾斜,而即使已经比较成熟的企业,也要持续投入。埃森哲对未来企业技术趋势的看法,首先是企业将大规模的“云端漫步”,云上算力、大数据、IOT等服务都将广泛应用于商业;其次是数字孪生,将从制造业向更多领域延伸;还有低代码平台,比如AWS的Honeycode、微软的Power Center,推动企业内部的技术普及等。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技术创新和数字转型的过程不仅是量的增加,还要做到质的改变。不过从对技术的投入程度来看,我国企业总体水平还偏低,有数据显示,中国企业的IT支出大约只有国外企业的五分之一左右,而越往产业链上游、技术附加值高的环节开拓,对企业科技水平的要求也会越高,中国企业对技术的投入并收获实际价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源自Donews

备份备份大唐领域微信图b.jpg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与本号后台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大唐领域控股 | 9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已超20% 汽车“芯片荒”或变相助力电动化
 下一篇:大唐领域控股 | 1-9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3% 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

欢迎留言了解详情

我们会24小时内给您回电,对项目做出专业解答!
Copyright © 2020 大唐领域(陕西)控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