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数据显示,1-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上涨6.1%,涨幅较前9月收窄1.2个百分点。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上涨4.9%,涨幅较9月加快0.5个百分点,连续第二个月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上涨3.5%,涨幅较9月加快0.4个百分点。
1-10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2%;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
短期中国经济动能由此前的工业加外需降级为外需独撑,这背后是限电限产仍然存在以及大宗商品价格高居不下等因素的扰动,另外,投资力度始终偏弱,整体来看,四季度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不小。
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快
社消增速从两年增速来看亦是连续两个月回升。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同比增长4.6%,比9月加快0.8个百分点,比8月加快3.1个百分点。
在多地促消费政策的带动下,消费升级类商品如通讯器材、化妆品等增速出现较大幅度改善,家电等房地产相关消费也有所企稳。
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商品零售同比增长5.2%,涨幅比上月提升0.7个百分点。其中,通讯器材类同比增长34.8%,增速比上月加快12个百分点,化妆品类同比增长7.2%,增速比上月加快3.3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9.5%,增速比上月加快2.9个百分点。
10月消费复苏速度高于预期,在一定程度上是源于消费的见底回升,另一方面也说明消费升级具有一定的韧性。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服务业和消费活动逐步适应,预计未来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不过,分析师指出,新冠疫情反复之下,消费恢复偏慢状况未变。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9%,涨幅比前9个月回落1.5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中的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4%,比9月扩大0.4个百分点,其中,生活用品和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9%,涨幅比9月扩大0.4个百分点;交通通信类同比涨幅由9月的5.8%升至7.0%。
四季度消费在趋势上或延续弱修复态势,疫情仍是最大扰动项。其次,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国际物流成本维持高位和芯片短缺等问题不断推高企业成本,导致中下游中小微企业利润空间持续受到挤压。第三,低收入群体增收难度加大。这三个因素决定了消费整体回升幅度有限。
房地产投资增速降幅最大
投资方面,1-10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0%,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7.2%,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4.2%,增速均比1-9月有所回落。
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比前9个月收窄1.6个百分点,降幅最大。分析师指出,随着房地产调控效果显现,商品房销售连续下降,叠加恒大等风险事件,房企拿地和开发意愿受到明显钳制,导致上游开发投资不断降温。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段时间官方频繁发声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纠偏。9月24日,央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例会指出,要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仅仅五天后,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再次提到,要求准确把握和执行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随着前期金融调控政策的纠偏,预计四季度房地产融资紧缩的态势可能会有所化解,有利于市场边际企稳。
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居民房贷政策有稍许放松的迹象。11月10日,央行在公布10月金融数据时罕见地公布了当月的个人住房贷款数据,数据显示, 截止到10月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7.7万亿元,当月增加3481亿元,较9月多增1013亿元。
不过,分析师认为,短期内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仍将延续下跌势头。陶金表示,房企对扩大投资仍然有顾虑,主动加大投资在短期可能较难见到,若政策持续放宽,可能会开始加大拿地投资。
当前房地产投资资金循环仍然受阻,会拖累房企拿地及开发投资意愿和能力,加上前期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速和土地购置放缓,预计房地产投资在短期内将延续下跌的惯性。
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回升
基建投资增速比前9月回落0.5个百分点。分析师指出,今年基建投资受到多重因素制约,包括财政资金支出进度偏慢、优质项目较少以及对项目的严监管等。随着专项债发行加速,地方重大项目逐步落地,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回升。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9月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新发行量为5231亿元,比8月增加374亿元。1-9月累计发行专项债券23661亿元,占全年额度的64.8%,比8月底提高14.3个百分点。
尽管如此,分析师表示,短期内基建投资增速回升幅度有限。
之前基建疲弱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的投资意愿受到地方债务审计以及项目收益要求的影响,这并不会在短期内改变。即便专项债发行加速,可能也会先形成财政投资资金的淤积,比较难形成实物工作量。
城投融资和土地财政收入均面临强监管约束,加之工业品出厂价格(PPI)高企等因素抑制地方投资意愿,基建大幅发力的概率不高。
进入明年,基建发力的掣肘有望扫除,项目、财政资金相配合有望带动基建发力。
今年专项债资金后置和明年财政大概率前置发力决定了资金端相对充裕,同时,政治局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先后表态,要求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政策发力节奏上大概率在明年一季度共振。此外,项目掣肘有望缓解,9月初国家发改委例行发布会提到要做好明年专项债券项目准备,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明年专项债券早发行、早使用、及早形成实物工作量。
煤炭产量增加带动工业增加值表现超预期
10月,工业增加值增速结束了此前连续7个月回落的态势。按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增速比上月提高2.8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增速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1%,增速比9月提高1.4个百分点。
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及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加快主要是煤炭、电力供应量上涨所致。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上周指出,随着煤炭增产增供措施不断落地见效,煤炭优质产能进一步释放,全国煤炭产量迅速恢复并快速提升,当前全国能源保供稳价基础更为牢固。
11月11日,煤炭调度日产量达到1204万吨,处于历史高位,当日,全国电厂供煤大于耗煤200万吨左右,存煤可用天数超过21天。随着电煤供应明显增加,全国发电量稳步增加,截至11日,全国已连续5天没有省份实施限电,电力供需形势逐步恢复常态。
不过,制造业增加值与上月相比几乎没有变化。伍超明认为,目前来看,制造业生产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上游大宗商品涨价,对中下游企业利润挤压严重,导致其投资扩产意愿不足;二是海外主要经济体经济产能恢复后,我国出口替代效应趋弱,加上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放缓,外部需求不确定性更增加,我国出口面临下行压力。
从投资来看,1-10月制造业投资增速比前9个月放缓0.6个百分点。除了大宗商品涨价外,疫情散发情况下防控要求升级也对企业生产投资形成抑制。
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速)在经历了前几个月的连续回升后,增长势头是在明显放缓的,这主要是受到三个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产能利用率在逐渐回落,二是房地产市场的降温,三是能耗双控的干扰,影响了企业的投资意愿。
不过,由于出口仍具韧性,加上国家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政策等影响,高新技术制造业投资未来有望保持较高增速。
“在 ‘双碳’战略执行过程中,相关设备改造以及产业链更新都会对制造业投资,尤其是高新技术制造业投资产生明显的积极作用。”
10月,规模以上制造业中的高技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7%,增速比9月加快0.7个百分点。
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