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共提及“金融”19次,其中提出,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优化债务期限结构。报告要点如下:
01.未来趋势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压实各方责任,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防止无序扩张,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02.过去成绩
针对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加大纾困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新发放企业贷款平均利率降至有统计以来最低水平,对普惠小微贷款阶段性减息。用改革办法激发市场活力。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普遍受益。
针对有效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多措并举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提前实施部分“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依法盘活用好专项债务结存限额,分两期投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7400亿元,为重大项目建设补充资本金。
出台金融支持措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扎实推进保交楼稳民生工作。
针对就业压力凸显,强化稳岗扩就业政策支持。去年城镇调查失业率一度明显攀升。财税、金融、投资等政策更加注重稳就业。
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形势变化灵活把握政策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用好降准、再贷款等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弹性增强、保持基本稳定。完全化解了本世纪初形成的14486亿元金融改革历史成本。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精准处置一批大型企业集团风险,平稳化解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大型金融机构健康发展,金融体系稳健运行,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加大预算公开力度,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构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推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统筹推进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和改革化险,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加强金融稳定法治建设。
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创设支持创新的金融政策工具,引导创业投资等发展。企业研发投入保持两位数增长,一大批创新企业脱颖而出。
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持续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全国和自由贸易试验区负面清单条数分别压减51%、72%,制造业领域基本全面放开,金融等服务业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03问题挑战
报告指出,在看到发展成就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当前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房地产市场风险隐患较多,一些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暴露,发展仍有不少体制机制障碍。
过去一年: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
全年增值税留抵退税超过2.4万亿元
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超过3200万人
过去五年: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121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5.2%
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270多万人
经过八年持续努力,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财政: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赤字率拟按3%安排
税费优惠: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
就业: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疫情防控:推进疫苗迭代升级和新药研制,切实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
消费: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
政府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
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民营经济: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引进外资: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
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优化债务期限结构
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绿色转型: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住房: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
教育: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医疗: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社会保障:加强养老服务保障,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港澳发展: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台湾问题:坚定反“独”促统,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