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   专业
创新   共赢

集团要闻

Group news
推动投资促进方式的“四个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把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投资促进作为拉动经济增长、推动转型升级、保障发展后劲直接有效的抓手,在促进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实践证明,投资促进蕴含着产业成长的基础逻辑,有机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和全球先进产业,有序促进“走出去”“请进来”,集聚优势资源,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成链集群,增强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投资促进彰显了产业裂变的牵引效应,通过引进和承接发达国家(地区)的产业、项目和资金,带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高铁、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民族工业实现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有力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壮大。投资促进催生出区域协调发展的内生动力,聚焦区域产业协调发展这个重点,高效匹配要素资源,引导重大项目合理布局,构建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生态,推动后发地区实现追赶超越,提升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投资促进仍然是抢占先机的关键一招,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积极引进科技创新项目、关键核心技术,有利于抢夺未来产业制高点,重塑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当前,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急剧变化,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显著增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配置逻辑已由效率优先转向效率与安全并重,呈现近岸化、本土化、区域化趋势。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都把吸引和利用外资作为基本国策,招商引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从国内看,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措施加码招商,投资促进深度内卷、相互抬价、恶性竞争,出现发达地区逆向招商、后发地区“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等现象。破解这些矛盾和问题,要主动适应全球发展变化趋势,创新投资促进模式,精准靶向招商,推动“四个转变”。

推动投资促进从指标招商向目标招商转变

指标招商侧重投资端“量”的增加,目标招商强调效益端“质”的提升。把握量和质的辩证统一,改变招商唯项目体量、到位资金量评价标准,聚焦产业生态构建、投入产出比、产业根植性等指标抓招商,以投资效益持续提升集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着眼区域产业生态构建抓招引,突出产业细分领域,锁定“产业横向赋能、产业链纵向配套”类项目开展精准招商,带动促进产业链垂直整合和区域间高效分工协作,加快构建创新精准、规模系统、生态再生和高附加值的现代产业体系。着眼提升投入产出效益抓招引,加强项目投入产出分析测算,开展亩均投资强度和效益评价,构建科学合理的项目评估体系,推动有限要素资源向优质高效领域集中。着眼增强产业根植性抓招引,锚定打造“拆不散、带不走”的产业集群,推动从单一的企业招引向产业基地、研发机构、创新团队、高端人才全方位拓展,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共生。

推动投资促进从自然转移向自主选择转变

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要瞄准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布局,以高端项目精准植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当前虽然部分外资企业将生产链迁出中国,但另一部分外资正加码投资我国高新产业。特斯拉、巴斯夫、空客、宝马等世界500强企业相继入华投资考察,显示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具备不可替代性。以四川为例,占全省企业总数不到1%的外资企业,贡献了全省近七成进出口额和近一成的税收额。精准锁定外资高端制造型项目。抢抓“投资中国年”契机,瞄准欧美、日韩新等重要外资来源地,“抢滩出海”走出去,引导外资重点投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低碳等领域,推动一批标志性外资项目落地。聚力招引行业引领型项目,瞄准“三类500强”、行业龙头、百年名企等,引进链主企业,带动形成项目招引“链式”效应。加强总部经济招引,推动企业设立集团总部、区域总部,以及销售、结算、财务等功能性总部。以“蚂蚁搬家”方式积极承接央企搬迁,引入重大生产力。重点促进链条填补型项目,锁定产业薄弱缺失环节,引进强链补链项目,完善产业配套,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围绕科技研发、技术信息服务等领域,加强生产性服务业招引,提升产业根植性和竞争力。主动攻坚“新兴成长型”项目,突出未来产业具备几何级数增长的潜质,把握发展趋势,锁定“专精特新”企业,引进跨越型、颠覆式创新项目,抢滩布局“未来赛道”。

推动投资促进从零和博弈向互利共赢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长期以来,投资促进被视为你有我无、零和博弈的过程,还没有摆脱拼政策、拼优惠、拼补贴的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明确:鼓励各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依法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防止招商引资恶性竞争行为。打破地方保护大力推进招商协同。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着力清理涉及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的政策法规,促进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强化招商引资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探索区域协同招商、组团式招商等新模式,面向全球开展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招商推介会等,形成招引合力、减少招商内耗。加强统筹指导加快推动产业转移。搞好产业转移顶层设计,深化完善东西部协作机制,探索产业转移风险共担、平台共建、利益共享实现路径,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让溢出地和承接地都有想法、有干劲、有甜头。创设“双向飞地”园区、“园中园”、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示范基地等,培育更多承接产业转移载体,确保将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国内。提升开放平台能级促进投资资源转化。发挥“广交会”、“进博会”、博鳌亚洲论坛、西博会等世界级开放平台作用,加强经贸合作,放大投资促进功能,推动参展商、客商变投资商。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提升产业承载能力。

推动投资促进从单向推介向系统营销转变

坚持市场逻辑谋招商,借助社会力量促招商,以区域营销理念强化投资推广,用价值链接的办法拓展渠道网络。画好招商引资“同心圆”。拓宽全域视野,架构全覆盖高黏性的“藤蔓式”投资促进网络体系。以投资促进部门为基点,以驻外使领馆、办事机构为前哨,联动行业主管部门,构建同心多圆、同频共振的投资促进大格局。加强与各类驻华机构、金融机构、商协会、校友会等机构和组织合作,强化利益联结,拓宽招引渠道。提升区域营销“整体性”。运用整合营销理论,整合各种资源促成传播和行销。锚定“影响力无处不在”目标,建立完善面向全球、覆盖全球的投资推广网络,强化多元价值营销,把推介宣传多渠道、多形式精准投送到目标区域和群体,整体提升“投资魅力”。推动营商环境“国际化”。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优化营商环境,做好招商、安商、稳商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主动对接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国际资本投资兴业,做到本土经济与外部经济“融合”、民营经济与外资经济“结合”,形成一种“和合”氛围。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为企业开办、项目审批、建设运营提供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服务。加强对龙头企业、外资企业、关键环节企业解难纾困,为外商来华创造更加便利高效的条件,以营商环境确定性增强投资吸引力。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与本号后台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上一篇:2023世界新能源博览会在江苏常州开幕
 下一篇:香港成立绿色科技及金融发展委员会

欢迎留言了解详情

我们会24小时内给您回电,对项目做出专业解答!
Copyright © 2020 大唐领域(陕西)控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