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3年9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4%。
对此,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首席分析师杨畅表示,“下调存款准备金后,有利于进一步释放长期资金。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参照经验,有望释放长期资金5000-6000亿元。”
对于本次降准的动因,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首先是经济稳固回升需要一定过程,“经济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的矛盾仍在,降准可以更好的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央行也表示,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合理增长,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更好地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兼顾内外平衡,保持汇率基本稳定,稳固支持实体经济持续恢复向好,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其次,下半年MLF到期量大,8-12月合计有2.8万亿元MLF到期,为保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金融机构负债成本,存在以降准置换MLF的必要。
再次,8月中旬以来,在政府债发行提速、信贷投放加快和适度控制杠杆水平等影响下,流动性边际收紧,资金利率整体位于高位。9月信贷投放预计延续向好,超储消耗加大,政府债发行依然处于高位,降准有助于释放中长期流动性,增加银行体系资金稳定性,助力机构平稳跨季、平滑月中缴税扰动,并强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同。
“在年内两度降息、LPR报价下调和存量房贷利率调降落地下,银行净息差会进一步承压,需要通过降准来优化银行资金结构、降低资金成本,增强经营的稳健性和抗风险能力,并为其继续降低实体融资成本扩展空间。”温彬还认为。
对于此次降准,杨畅表示,“此次降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流动性环境。从近期资金市场利率来看,9月以来有所走高,反映了流动性环境有所变化。如果考虑到后续政策工具的应用,以及叠加地方债发行、税期高峰等因素,有可能对市场资金环境形成扰动;在此背景下,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释放流动性,有利于为经济基本面的修复和后续政策工具的应用,营造良好的利率环境。”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还认为,降准有助于降低银行流动性成本及监管压力,提升银行信贷投放能力。
据梁斯解释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是常规性的流动性管理手段,其不仅扮演着金融市场缓冲池的角色,同时也发挥着‘监督’银行信贷扩张的功能(银行信贷扩张形成存款,需要其在央行存有相应的准备金满足监管要求)。同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冻结的流动性也会提高银行的经营成本(银行需要通过借入资金满足自身经营需要)。因此,降准释放了无到期期限、无成本,且不需偿还的流动性,这不仅有助于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对银行信贷扩张的监管要求,从而提升了其信贷投放,特别是中长期信贷投放能力。”
梁斯还认为,降准不会导致流动性数量出现明显变化,对流动性总量没有明显影响。
“在市场流动性供求整体平衡的情况下,降准是适应了当前经济运行和市场需求变化做出的选择。9月份以来,虽然R007和DR007等货币市场利率出现一定程度上移,但主要是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货币市场流动性供求仍然相对均衡。此次降准虽为全面降准,但对市场流动性总量影响不大,不会改变流动性供需关系。”梁斯说。
不过,梁斯表示,“考虑到债市近期有所波动,降准释放的流动性也有助于缓解债券市场情绪,提振投资者信心。”
东方金诚还预计,“在本次降准落地推动下,9月新增信贷、社融有望延续大幅回升势头,市场利率水平攀升态势也会受到有效遏制,有可能转向稳中有降。这将为接下来宏观经济复苏势头持续转强积蓄力量,同时也将利好资本市场。”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与本号后台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